高溫高濕的夏季,是細菌繁殖活躍期,更是各種疾病高發(fā)的季節(jié)。為了讓寶寶舒適度過夏季,家長們在炎熱的天氣里更需關注寶寶的身體健康狀況。我們在此針對夏季常見的9種疾病和皮膚問題進行了總結,希望能讓寶爸寶媽們輕松應對,不再慌亂~
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,多發(fā)生于5歲以下兒童,手足口病潛伏期為2~10天,平均3~5天,病程一般為7~10天。
治療:應隔離患兒,做好口腔護理,經常更換衣服、被褥,保持寶寶皮膚清潔干燥,補充維生素B、C等,注意別讓寶寶抓破皮疹。
預防:要特別注意寶寶的個人衛(wèi)生,勤洗手,日常用品要常消毒,不讓寶寶吃生冷的食物,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,遠離感染源等;接種EV71疫苗,可以預防部分普通的手足口病和大多數重癥手足口病。
主要由人類腸道病毒引起的以發(fā)熱和咽峽部皰疹性潰瘍?yōu)樘卣鞯募毙詡魅拘约膊。喟l(fā)于嬰幼兒,主要以糞-口或呼吸道傳播,傳染性較強,傳播快。夏季為高發(fā)季節(jié)之一,一般病程4~6日,重者可至2周。
治療:如果發(fā)生以上癥狀,應及時就醫(yī),注意隔離。當體溫高于38.5℃時,應采用物理降溫或退熱藥物,適量補液,密切觀察患兒有無精神差、嗜睡、煩躁不安及面色蒼白等癥狀,特別注意有無神經系統(tǒng)及肺部陽性體征以及并發(fā)癥出現。注意保持空氣流通,清淡飲食,多飲水及漱口。
預防:勤洗手、吃熟食、喝開水、勤通風、曬太陽;接種EV71疫苗。
由乙腦病毒引起,經蚊蟲傳播的人畜共患的一種中樞性神經系統(tǒng)急性傳染病,夏季多見。
治療:一般腦炎患兒應住院嚴密觀察,注意體溫、脈搏、呼吸和血壓;隨時注意瞳孔大小、營養(yǎng)及熱量補充。需保持皮膚清潔干燥,保持口腔清潔。驚厥的患兒要防止舌咬傷以及舌根后墜阻塞呼吸道。
預防:黑斑蚊是傳染乙型腦炎的主要媒介,所以防止腦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滅蚊。使用蚊帳、防蚊油、蚊香以滅蚊、防蚊;使用乙腦滅活疫苗預防接種,可提高機體免疫力。
夏天較常見的一種急性皮膚炎癥, 主要發(fā)病原因是排汗不暢使其長時間滯留在體表內,從而在汗腺周圍引起炎癥。多見于3歲以下小兒,伴有劇癢、疼痛,有時會有陣陣熱辣的灼痛表現,反復發(fā)作。
治療:注意溫度和濕度,避免高溫潮熱??梢酝庥脿t甘石洗劑局部涂抹治療。
預防:注意環(huán)境的通風涼爽,烈日當頭應避免外出活動,更不能長時間在烈日下活動。保持環(huán)境及皮膚清潔衛(wèi)生,常洗澡、勤換內衣。
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,其基本病變?yōu)槠つw黏膜的毛細血管暫時擴張和滲透性突然增加。
治療:尋找和清除致敏原;局部涂抹止癢洗劑;遵醫(yī)囑進行相應藥物治療、脫敏治療。
預防:飲食注意避開過敏原,比如魚蝦海鮮、腌臘食品、飲料等都可誘發(fā)蕁麻疹;注意衛(wèi)生;注意天氣變化,避免寒冷性蕁麻疹;保證充足睡眠。
又稱為遺傳過敏性皮炎、異位性皮炎,是一種慢性、復發(fā)性、炎癥性皮膚病。多于嬰幼兒時期發(fā)病,也可能遷延至兒童和成人期。主要是對食入物、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、過敏或皮膚干燥、摩擦所致。
治療:注意保持皮膚清潔,恢復和維持皮膚屏障功能,堅持使用保濕潤膚劑;在醫(yī)生指導下涂抹激素藥膏、止癢劑等;內服藥物(抗組胺藥、抗生素等);紫外線療法。
預防:注意飲食,避免食物過敏;衣物選用棉質材料,保持干爽,不宜穿過緊的衣服;選擇偏酸性的洗浴用品,以溫水洗浴最好;室溫不宜過高,否則會加重癢感;保證寶寶睡眠充足,適當進行體育鍛煉。
由多病原、多因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一組疾病。常見于2歲以下嬰幼兒。
治療:合理飲食,維持營養(yǎng);要預防脫水,及時補液、適當喝水;控制腸道內外感染;對癥治療加強護理、防治并發(fā)癥;避免濫用抗生素。感染性腹瀉應注意隔離,防止交叉感染;觀察大便、小便及嘔吐情況,并及時準確地記錄;掌握靜脈補液的速度;臀部護理,防治尿布疹和臀部感染;按時喂水及口服補液鹽。
預防:合理喂養(yǎng),注意食品及餐具的衛(wèi)生管理,培養(yǎng)孩子良好的衛(wèi)生習慣,流行季節(jié)應注意消毒隔離和氣候變化,防止濫用抗生素。
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由各種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癥,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。嬰幼兒時期由于上呼吸道的感染和免疫特點而易患本病。
治療:注意休息、保持良好的衛(wèi)生環(huán)境、多飲水和補充大量維生素C等,及時就醫(yī)治療。
預防:主要靠加強體格鍛煉以增強抵抗力;防治佝僂病及營養(yǎng)不良;避免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。
人體對周圍環(huán)境溫度的升高程度和持續(xù)時間有一定耐受限度,在高溫、高濕環(huán)境或在烈日直射下活動時間過長,可能導致體溫調節(jié)功能失調,引起水和電解質代謝紊亂和神經系統(tǒng)功能損害等一系列癥狀。
一般將起病急、病情較重者稱為中暑。起病緩、癥狀輕,持續(xù)時間較長者稱為暑熱癥。
治療:采用物理降溫,進行適當補液或采用中醫(yī)療法。
預防:做好物理防曬(如遮陽帽、陽傘);減少寶寶在烈日下或通風不好處活動;穿透氣性好的衣服;出汗多時應經常口服淡鹽水,保持皮膚涼爽;發(fā)現寶寶有中暑先兆時,應帶其迅速離開現場。